摘要对于固定收益新动向,曾刚表示,在利率市场化初期,处于各项变革中的市场往往会给货币基金带来良好的业绩,继续看好2014年货币基金的业绩。
在11月2日“建行基金服务万里行·中证金牛会(重庆站)”上,汇添富基金固定收益投资部副总监曾刚表示,经过今年下半年的调整,债市在危险中埋藏着巨大的机会。2014年固定收益类基金的收益率有较大的可能超过过往业绩的中位数,重回收益的“大年”。
对于今年债市全面大幅调整的原因,曾刚认为,并非由经济强劲、通胀高企等传统的核心因素造成。具体来说,央行从去年三季度的极度宽松逐步转为中性略微偏紧,但在社会融资总量、利率、准备金率等传统调控手段上甚少着墨,而是警示金融机构注意风险,降杠杆,放短收长,实质性地收紧了资金面,这是一个重大的动因。与此同时,利率市场化的逐步推进,使得商业银行的负债成本慢慢上升,银行加大了资产端的风险偏好;借道信托、银行理财产品、非标通道业务等规避了银监会的监管,债券投资被大大压缩。同样,保险公司资产增值压力一直较大,希望能借鉴海外放宽投资品种,非标业务、直投等取得新的进展也缩减了债市的投资。此外,因债市风暴和监管、交易规则变动而引发基金、券商等资产管理机构下调投资组合杠杆。“尽管至今仍无实质性违约,但对信用风险的担忧却是大大增加了,尤其是部分产能严重过剩的行业。城投债方面,资质下滑,审批节奏较慢,三季度清查地方政府平台债务等,导致发行节奏堆积到三、四季度,加剧供求矛盾。信用风险偏好扩张,对于利率债产生了压制效果。”他说。
对于2014年债市的预期表现,曾刚用“危中有机”来形容。他指出,明年固定收益类基金的收益率有较大的可能超过过往业绩的中位数,重回收益的“大年”。“信用方面的担忧暂时无法化解,央行的略偏紧政策不会变,我们倾向于认为从现在起到明年4、5月份市场仍然存在较大的风险,市场心态依然偏谨慎,而随后债市有较大可能迎来转机。收益率水平居于历史的相对高位,经济和通胀等传统因素对债市构成支撑,权衡风险和收益之后机构的配置动力增强,而部分相对更有保障的信用债可以积极配置;地方政府平台债务的家底调查之后,有可能政策面出现积极的变化,市政债可能渐行渐近,从而有效化解对于城投债信用的担忧;实业债部分,信用利差的分布渐趋合理,对于真实违约的承受力提高;可转债市场经过下半年的震荡调整,目前债性保护达到一定高度,公司基本面状况是近年来相对较好的,大盘和中小盘的正股中都有具备乐观预期的品种,整体上具备良好的投资价值。”
对于固定收益新动向,曾刚表示,在利率市场化初期,处于各项变革中的市场往往会给货币基金带来良好的业绩,继续看好2014年货币基金的业绩。同时,大额可转让存单、货币基金直接投资票据等创新方式带来更多的提升投资运作的可能。此外,封闭式债基在流动性方面具备优势,碰到债券牛市,将更具便利来获取杠杆操作的收益,2014年封闭式债基的收益有望相当的可观,可能会出现B端收益达到20%的品种。
(本文发表于2013年11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