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欢迎光临保险投资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微信  |  APP
  • 新闻
  • 产品
  • 机构
  • 专栏
  • 报告
  • 活动
热门搜索 : 金融产品 新三板 保险投资 保监会
当前页面:保险投资网 > 专栏文章列表 > 股市预测回顾与股市走向再思考

股市预测回顾与股市走向再思考

2016-10-20 20:31 · 专家:王家春   来源:和讯网   阅读:14410
摘要2008年,我对股市的预测算是比较成功的,较早地预见到上证指数跌破到3000点、1900点和1700点。全世界现有的书本知识并不能有效支撑股市预测;所谓股市“预测”,在相当程度上只是“预先猜测”,只不过“猜测”的逻辑和方法千差万别而已。既然我所做的也只是“预先猜测”,那么成功与失败都得在某种程度上归因于“运气”。下面回顾和自评一下今年以来我对股市的预测(像是没有去年那么幸运),也顺便对以前的观点做些补充。
 一、年初以来我对中国股市做了哪些预测
进入2009年以来,在固守中长线“大空头”思维,我并没有漠视本轮反弹,就此轮反弹可以达到的高度、可以持续的时间、结构性机会与风险,以及反弹后的“归宿”写了好几篇文章。
1月20日,我写了《牛年股市十大预言》。其中预测:本轮反弹最乐观的预期是上冲到2400点或2500点一线;股指再次转入下挫通道最迟在3月份或4月份,也有可能在春节后立即开始杀跌;新一轮杀跌的目标位是1000或1100点;年末收盘不大可能在1700点之上;稀缺资源板块可能强于大盘,西部矿业、云南铜业、中色股份等公司值得重点关注。
2月11日,将上一篇文章改写为《股票市场八大预言》。其中预测:股指再次转入杀跌通道之前,可能上冲至2500点一线。
4月6日,写了《略谈股市走向与宏观经济前景》。此文详细分析了当时股市显示出的“深强沪弱”特征,指出沪市相对疲弱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石油、中国神华、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沪市权重股的反弹幅度相对较低。预测沪市反弹幅度较低的权重股有可能出现补涨;短期内,有色金属股板块继续向上的难度已经增大,但中铝、中色、云锡等股价反弹仍有上行空间;在部分经济指标发出虚假复苏信号的刺激下,前几个月走势较弱的宝钢和鞍钢有可能补涨;清明节之后,本轮反弹可能转入作为尾声的沪指虚涨阶段;如果不发生奇迹的话,4月份的某一天就将是本轮反弹的终结之日。
5月13日和5月17日,我分别写了《股市短多长空,经济风险重重》和《A股市场短多长空》两篇内容有所重叠的文章。关于股市短期趋势,这两篇文章预测:空头回补、大盘股补涨、资源股行情深化等因素可能使上证指数和沪深300继续震荡上行,可以想象的上行空间为10%-20%;但个股行情可能严重分化,很多投资者可能再度陷入“赚指数不赚钱”的郁闷之中;那些本来就没有多少内在价值却又被胡乱炒作的小盘股可能是出逃迟钝者的“死亡地带”。
关于股市中长期趋势,这两篇文章指出:
从波浪理论的角度看,从6124点到1665点可以理解为上升波走完之后的A浪下跌;从1665点到如今则是B浪反弹;B浪反弹结束之后,很可能还有一段很具杀伤力的C浪下挫;目前股市运行在B浪反弹的中后段或末端;本轮反弹可能在5月份至10月份之间的某个时点结束,也可能就在5月份结束。
从市盈率的角度看,中国股市目前已超过35倍,接近40倍;即便按2007年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那是企业盈利水平最高的一个年份)来计算,也超过了30倍;即使中国经济能够继续保持年均7%的增长速度,目前的平均股价也透支了未来10年的业绩增长;如果中国经济转入年均5%的次高速增长,当前股价对未来业绩的透支问题就更加严重;因此,上证指数3000点一线可能是未来10年股市运行的极限高位。
从上证指数有史以来的顶部压力线和底部支撑线来看,3000点一线也是难以逾越的重压区,而较强的支撑位在1250点附近;以往的支撑线是以中国经济超高速增长为依托,如果未来10年的年均经济增长率下降到5%-7%,上证指数就很可能在600-900点之间寻求终极支撑。
从全球股市的历史经验看,大的熊市调整过程一般达到或接近3年,中国股市到2010年底探明终极底部的可能性较大。
  
二、自评一下自己的预测到底怎么样
回顾以上观点,结合年初以来股市运行的实际情况,我想做以下几点自我总结:
首先,就反弹高度的预测而言,还算比较成功。尽管1月份没有想象到上证指数能越过2500点,但4月初及时做了上调;而且,从目前情况看,上调后的高度与实际情况没有明显反差。
其次,对反弹过程中的结构性机会与风险,虽然谈的不多,但所言基本靠谱。1月份就比较看好的有色金属等资源股确实强于大盘;4月初预测的“沪市大盘股补涨”和“资源股行情深化”得到了验证;甚至对中铝、中色、云锡、宝钢和鞍钢等个股补涨的预测,也算基本无误。
第三,对反弹持续时间的预测,很不成功。起初,我没有想象到反弹能延续到4月份以后。这种预测失败后,我就只敢模糊地说“本轮反弹可能在5月份至10月份之间的某个时点结束”。
为什么反弹高度的预测还算成功,而反弹持续时间的预测明显错误呢?这种反差背后包含了我这样一种想象:即本轮反弹的图景是急速上冲、急速回落。这种想象的背后,是我对非理性力量源源不断且梯次释放缺乏预估。银行能上演一场放贷竞赛,那么多的人相信宏观调控能搞定一切,那么多的人相信经济形势已经或即将见底,那么多的人把“买股票”与“防通胀”划等号,那么多的人认为房地产市场春光无限,竟然也有人“忽悠”几万亿投资规模的“职能电网”——对于这一切,我事先的想象力远远不足。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我正准备在脑子里刻下这样一条话:千万别低估了荒唐的力量。
是的,在“粮食亩产上万斤”、“全民大炼钢”、“跑步进入共产主义”,以及“文化大革命”那样的岁月,谁低估了荒唐的力量,谁就要付出代价。
最后,我对股市长期走向的预测还是留待时间检验。反弹结束后再入熊途并再创新低,最终跌破1000点;上证指数3000点一线可能是未来10年的极限高位。如果我的这些观点被视为“荒唐”,我也就不必再争辩什么——时间是最好的法官。当哪天我觉得需要纠错时,不会碍于面子而顽固。

三、再谈谈股市中长期走向及其相关问题
2007年11月至2008年10月股市崩盘式下挫在技术上形成的严重超卖,去年底以来货币供应和银行信贷的“大跃进”式的膨胀,政策面不断制造的“含金量”大可怀疑的一个又一个“利好”,对经济即将复苏的乐观预期,对通胀即将到来的担忧,以及股票能够防通胀的想当然假设,在资金与情绪两个方面为本轮反弹提供了异乎寻常的强劲动力。
但是,我认为,经济快速复苏、通胀快速到来等预期,以及股票能够抵御通胀等假设,很可能并不正确。流动性膨胀的动力及其对股市运行的支撑力中长期难以持续;技术面原先的严重超卖已经转变为严重超买;平均股价严重脱离当前业绩支撑,已经透支了未来10来年的业绩增长。因此,即便股市继续上冲,也难有较大的上行空间;不论短期内走势如何,未来1-2年之内的基本趋势很可能是下行探底。
为了提高股市趋势的研判能力,我的同事们在股市波动“规律”的研究方面投入了较多的尽力。他们从货币供应量增幅、MI增幅与M2增幅之差、股市月成交额与存款的比率、CPI增幅与PPI增幅差值等多种角度,探索中国股市过去所表现出来的波动“规律”。从他们的研究结果看,股市也像是到了一个危险的高位。
我们清醒地意识到,人类现有的理论体系无法为股市预测提供有效支持,我们自身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更是有限。股市运行史所表现出来的“规律”或许仅仅是一种“经验”;未来可能在“似”与“似”之间重现历史,但相似到何种程度难以预料。因此,我们只能带着虔诚而又诚惶诚恐的心态,研究和“预先猜测”股市的未来。
目前,我们高度关注美元利率与汇率对各类投资市场的扰动与冲击能力。美元汇率与利率背后是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背后是美国政府的财政政策。美联储已经扯下“独立性”面纱,显露出美国政府“提款机”的真面目。
如果美元发行量继续膨胀,美元就可能大幅度贬值,这可能推动国际商品市场重回强势。由此造成的生产成本和生活成本大幅度上升可能再度冲击全球实体经济和权益类市场。假如美元停止膨胀,不能继续向美联储融资的美国财政就必须大幅度压缩其财政赤字和财政支出,美国和世界经济都会再遭重创;美元停止膨胀引发的利率上升,则会使美国家庭债务危机再度加重,并给美国股市和国际商品市场带来重压。因此,无论怎么看,美元都很像是未来灾难之源。当然,美元已经是过去与现在的灾难之源。
作为第一国际货币的美元,它的利率政策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左右全球多数货币的利率政策。开放型经济体,尤其是金融市场也在某种程度上开放的经济体,只能被动地跟随美元的利率政策。对美元形成负利差意味着资金出逃;正利差则导致热钱来袭。
如今,美元、欧元、日元、英镑等各种主要货币普遍为零利率或超低利率。这种奇特利率环境极大了降低了全球各类投资市场的“负债投机”成本,给各种价格投机行为提供了强大的刺激和能量。如果超低利率继续延续(其背后当然是货币供应的继续膨胀),针对贵金属、石油、农产品、基本金属、股票、房地产、文物、邮票等一种又一种物品和资产的价格投机行为就可能呈现出难以想象的泛滥状态。但石油、基本金属和农产品价格的上升会反过来打压实体经济,使股市投机失去“理由”,股市的泡沫就很可能再度破裂。
前面提到,“买股票防通胀”是推动本轮股市反弹的重要动力之一。买股票防通胀,隐含了这样一个逻辑——通胀能够带来上市公司盈利上升。在供不应求或供求基本平衡的环境下,企业能够成功地提高产品价格把上升的成本转嫁出去。如果中国和全球的实体经济是这样一种供求格局,那么,美元贬值和低利率引发的资源类产品价格上涨就能助推中国股市上扬。然而,遗憾的是,中国和全球工业体系的产能严重过剩;在这种环境下,企业很难通过提高产品价格把上升的成本转嫁出去,资源类产品价格上涨最终带来的必然是企业盈利下滑。
在市盈率已经很高而且企业盈利下滑的情况下,股市还能上涨吗?只要股市还是股市,而不是纯粹的赌场,那就绝对不可能。
顺便也从人民币利率和汇率的角度看看香港和中国内地的股市与楼市。人民币中国目前相对较高的利率和相对强势的汇率,已吸引热钱涌向香港,这是香港股市与楼市再度火热的重要动力之一。合理的推论是:也有不少热钱经香港或通过其他渠道潜入内地,为内地股市和楼市泡沫再度膨胀增添了动力。如果中国继续保持较强势的汇率和较高的利率,中国实体经济形势恶化的压力就会增大,股市泡沫再度破裂的风险也相应上升;香港则可能重演10年前被热钱洗刷的一幕。
我来说两句已有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业界专家 更多>>
  • 王家春
  • 熊晓辉
  • 陈世渊
  • 管清友
  • 左小蕾
  • 沈南鹏
  • 徐新
  • 程晓明
  • 丁文韬
关于我们 | 服务介绍 | 公司动态 | 隐私与用户政策 |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沪ICP备15038175号
Copyright©2015 保险投资网 All Rights Reserved